1. 发布

    五一,民族村口罩下的“风景”

    冠疫肆虐,人人自危,诚惶诚恐。好在得以控制,人们按捺不住蜗居的寂寥,在疫情肆虐的第一个节日——五一,纷纷出家门,游离于山水之间。 我也选择了出行,家门口的公园——云南民族村,看看西山,瞧瞧滇池,也吼吼口罩下的“风景”。弹指间,我已经15年没来过民族村了,民族村在我眼前已是面目全非。有缘邂逅我十多年前在怒江拍摄过的独龙族纹面女懂寸莲老师。 现在的民族村建设得非常好,俸老师介绍:民族村现有二十五个民...

  2. 发布

    民族影像之蒙古族

    云南蒙古人是以喀卓人又译卡卓人,即中国云南玉溪通海县的一支蒙古族为主和分布云南其他地区的蒙古族的统称,人口主要集中在兴蒙蒙古族乡。 13世纪时,蒙古可汗蒙哥在位时发兵大理国(今中国云南),忽必烈建国后则正式将云南并入元朝版图。云南随即成为元梁王属地,也是蒙古出兵中南半岛的地方。喀卓人先人即为13世纪蒙古军队征战至云南时所留下的基层官兵。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卡卓人识别认定为蒙古族,人口约13000多人。云...

  3. 发布

    等待

    疫情有所控制,第一个小长假云南民族村迎来南来北往的宾客,导游美女们和游客都在排队买票,排队入园。扫码、登记、测体温,一切都在有序的等待中如愿入园。

  4. 发布

    民族影像之基诺族

    诺族是云南省人口较少的7个特有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文字,过去多以刻木、刻竹,记数、记事,通用汉语。 基诺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民族乡及四邻的勐旺、勐养、勐罕,勐腊县的勐仑、象明也有少量基诺族散居。

  5. 发布

    佤山春茶

    太阳出来后,佤山云海变得绚丽多姿。开阔的地方,如激浪翻滚的波涛,狭窄的隘口,若飘逸晃动的白练。一些峰尖刺破云层,突兀矗立于苍穹,像春笋出土,一个个小山帽游离于云海半截的山腰,佤山茶便藏于云海之中。

  6. 发布

  7. 发布

  8. 发布

    高空作业

    一分辛勤,几分汗水,为万家灯火,他们高空展姿,疾风中凝为“雕塑”。

  9. 发布

  10. 发布

  11. 发布

  12. 发布

    爱在五月

    五月的彩云之南,五月的红土地美轮美奂。

  13. 发布

    疫情来袭生意清

    疫情肆虐,门庭冷清,生意难做,变卖模特。

  14. 发布

    民族影像之布依族

    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依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通用汉文。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其余各市、州、地均有散居,一...

  15. 发布

  16. 发布

    民族影像之俐侎人

    俐侎人(Li mi people)是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一支神秘古老的民族,他们居住在大山深处,属彝族分支,整个族群只有26000多人。大部分聚居在临沧市永德县境内,也有少量分在其它地区。永德县分布在乌木龙彝族乡、亚练乡、大雪山乡等地,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长期居住在高山的俐侎人,性格温婉含蓄,造就了其独具魅力的特色,他们至今仍然保留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传承着保存完整的俐侎人歌舞、祭祀、服装、饮食等传统民风、民俗。

  17. 发布

    民族影像之布依族

    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依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通用汉文。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其余各市、州、地均有散居,一...

  18. 发布

  19. 发布

    乡村遛鸟

    滇南红河,爱鸟人多,每到赶集,“鸟人”汇聚,观鸟、遛鸟、斗鸟已成为爱鸟人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20. 发布

    普达措冬日

    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由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哈巴片区之属都湖景区两部分构成,以碧塔海、属都湖和弥里塘亚高山牧场为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香格里拉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

  21. 发布

  22. 发布

    古寨晨曦

    傣景迈糯岗古寨,云南保留最完好的傣族竹楼村落,晨曦里,傣家袅袅炊烟和晨雾交织一起,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人间仙境。

  23. 发布

    采春茶

    春天来了,春茶发了,靠茶致富的云南澜沧县惠民镇的茶农又开始开始忙碌了。

  24. 发布

    六人骑行摩托

    这样的骑行在云南农村特别是赶集天常见,尽管乡村交通非常方便,但是,再他们看来这样骑行更方便。

  25. 发布

    疫情下的老街

    疫情期,夜色下,昔日人头攒动的云南弥渡老街,行人寥寥无几,一个老者《你鼓舞了我》的萧声悠扬空寂……

  26. 发布

    民族影像之独龙族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 [1] 独龙族原有原始群婚的习俗,现已不存在。男女均散发,少女有纹面的习惯。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相信有鬼。 独龙族,人口约7000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独龙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峡谷两岸、北部的怒江两...

  27. 发布

  28. 发布

    小时候最喜欢放学或周末去摘黄锁梅(黄泡果),三五成群,带上竹篮子(竹篮子用树叶垫好,这样不容易压坏而且保鲜),顾不上锁梅树上的刺,经常衣服都被刮坏。一家人吃多余的就去集市上卖,割马草和摘锁梅是童年抹不掉的记忆。现正是锁梅成熟的季节,走起,找寻童年的记忆。

  29. 发布

    傣景迈日落

    傣景迈(景迈山)不为哗众取宠,只求一片宁静。 景迈山隶属云南普洱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地处普洱市与西双版纳州、临沧市交汇处,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也是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国境线长80多公里,在这篇神奇的土地上,有着边境县城的独特风情,浓郁且美丽的少数民族文化,还有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

  30. 发布

    民族影像之普米族

    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普米语,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北方言之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市的宁蒗县、玉龙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其余分布在云县、凤庆、中甸以及四川省的木里、盐源、九龙等县。

  31. 发布

    古树茶下的品茗时光

    景迈山,傣族人叫傣景迈,云南六大茶山之一,而景迈山茶当数大平掌最出名,此景便是大平掌玉彰家古茶园,四月清晨,雨过天晴,空气清新,云雾还未散尽,玉彰撑起油纸伞,竹台上摆放好香草和茶具,一边安排来帮忙的小工采茶,一边为来景迈山旅游的游客泡茶,采茶季节这早 已经是玉彰的一种生活方式。

  32. 发布

    广安 消失的公社—龙孔公社

    图/文:何永平野马 龙孔乡位于岳池县西境南。东倚踏水、雷峰乡,北连新华乡,西邻坪滩镇,南接排楼乡。清末至民国初名龙孔场,属西关乡。民国10年名龙孔乡,民国29年(1940),与排楼乡合并为龙排镇,民国30年(1941)划出排楼乡。1956年新观乡并入,1962年划出新观乡。1966年改名前卫公社,1971年复名龙孔公社。辖金龙、黑塘、杨家湾、杨拱桥、文家沟、金虎桥、紫极观、柏林湾、银虎、庆龙寨、艾家场、曙光12村,84社,...

1 ... 13 14 15 16 17 ...
  共224页 到第